close

P_20180730_162210.jpg

第二日的藝術治療課程由另一位老師上課,我依然用健走的方式由火車站走到學校,這樣半個小時的走路,讓我有一ˋ絲清淨與無負擔的感覺,就是你知道目標在哪裡,而可以一個人輕鬆自在地走,這也反映了我另一層心思,我不喜歡有人陪伴著走,尤其是陌生的朋友。

 

到達了教室上課,昨日的理工男沒有來,不少人跟我一樣心中冒出不少OS,他不適應嗎?與他的期待差很多嗎?與他同過組的我,是否說了甚麼讓他不來上課?結果是,他中午才來,因為早上有事。

 

首先的工作是拼貼,由舊雜誌上撕下30頁,並且在老師的時間控管下,非常緊張的撕,中間還伴隨著要與別組交換雜誌。因為時間緊迫,加上想要達成30頁的目標,最後變得很專注,就是趕快撕,不要有思考猶豫的空檔。撕完後,拿起四開的圖畫紙,將喜歡的圖案拼貼上去,拚完後命名與自由書寫。

 

老師問,是什麼讓你選擇這些圖?貼的時候滿與不滿?有沒有突出去的地方?創作中最重要的一張圖?圖示偏人物還是景物?如果重要的圖拿出來重新創作,那會是甚麼?

 

看一張圖,以藝術治療者的角度,是要讀出個人的訊息,容易看到的或是隱藏的,引導個案看見更多的東西,讓更多不知的東西浮現到意識。,

 

我的拼貼命名為『生的掙扎』,原來吸引我的是小女孩的笑容,豐富整齊的食物,無憂的玩樂,後來看到了女性的掙扎,在繩索的牽引中,想要飛的自由,最後被一朵藍色的花吸引,象徵是自由的綻放,畫面的右邊顏色較左邊明亮,被母親呵護的小女孩雖是黑白色,卻是一直被她滿足的笑容吸引,整幅圖都是女性的議題阿(笑)!想要被呵護,卻有嚮往自由的飛翔。

 

P_20180730_162235.jpg

這一幅圖也是一個集體創作,就是先在8開的紙上畫一個物件,然後以順時針的方式交給夥伴添加其他物件,我原本是畫了一個藍色的小房子,經過六位夥伴的潤飾,回到我的手上就是一幅山居圖,好棒的山居圖,很恬靜的感覺,也有被支持的感覺,怎麼可以添加這麼多美好的事物啊?

 

P_20180730_162254.jpg

最後是塗色卡的概,念,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顏色,塗滿整張紙。然後,我選了『藍色』。

P_20180729_151017.jpg

最後,老師教導如何用圖自我回顧。我們將這兩日的圖以時間流的方式排列,然後開始研究:

有沒有重複的顏色,若有,這顏色在情意色彩的意涵是?在日常生活中會用到嗎?

有沒有重複的物體或形狀?

畫面是填滿的還是有很多留白?

衝出畫面的圖對你來說是甚麼?你在日常生活中想要衝出去的是甚麼?

 

我首先看到的是,我喜歡用藍色的筆畫圖,藍色在我情意圖中是『愛、平靜、無限』。只要有藍色,我就會平靜下來,心就有了依靠的感覺。父親對我來說也是藍色,母親對我來說就是紅色。紅色在我的情意圖中是『顯眼、危險』。哈哈~~

 

在拼貼圖中,似乎也可以看出我對於安全與規矩的需求,我希望有大手接住我,我希望有母親的環抱的溫暖,即使在繩索的掙扎中,我也安排得好好,決不會超過紙張的邊界,看得出自我控制的嚴格。

 

~~~~~~~~~~~~~~

以下是較為內在的旅程。

 

<對於被拒絕的敏感>

 

話說內在小孩偵測著自己被不被喜歡,收集著周圍的資訊。

 

當我很難解釋我的工作,說出來時,都要繞好些灣才能描繪自己在做甚麼?是因為我想要講得很深入?馬上被認同嗎?還是馬上遇到知音的感覺?通常的反應是,喔,沒聽過『薩滿』!恩,像台灣的原住民啦,與大自然連結啦,像是以前部落中的醫生與祭司啦!看著還是滿臉問號的同學,我就只能閉嘴了,這就是我這一兩年在同溫層太久,初遇到的尷尬『自我介紹』,我想要你更了解我,但是,我說了之後,你反而更不了解我了^^

 

在自我介紹時,有一種更微妙的交流是,我可以感受你喜不喜歡我,雖然因為各種習性,我可能也不喜歡你的氛圍,但是對於他人不喜歡自己的氛圍,我卻極為敏感,它會想一個spot light,一直亮著提醒我不被喜歡。這是一種很奇特的習慣,歷久不衰,一直被牽引,很想改變這樣的狀態,是一種執著嗎?執著於『他人不喜歡自己』,想要改進嗎?改到『他人會喜歡我』?我是想要解決『你不喜歡我』這個問題,卻是緣木求魚。這樣的心理動力,搞得自己很累。

 

<分組的被遺棄情節>

 

被冷落、被排斥、被遺棄,是我很深的傷痕,與自我價值緊緊相扣,甚至與生死都有那麼一些關係,所以『分組』永遠是我很驚慌的一個活動,在不認識的群體中,分組時就是嚇人的時刻,雖然知道總有一組會接納自己,但是成為『最弱的人』,甚至要被最後才揀選的人,多麼難與內在的『驕傲』並存,所有的自我激勵,在分組的一刻都不複存在。若要我主動找人同組,這也會卡在『驕傲』的環節,不是,你應該先來找我嗎?!

 

<那些持續地大聲說話的是甚麼?>

 

巴夏說,負面的情緒來自我們的定義,所以要回去檢視我們的定義,負面情緒才不會一直返回來索討。

 

在我內在持續地大聲嚷嚷的是:

你要很突出、美麗、聰明、善解人意、溫和、善良,別人才會喜歡你。因為,這樣你才有活著的價值,你才是你! (我要對這句話說XX)

你要字字珠璣,讓聽見你講話人都覺得你很有智慧,深受你的啟發,解決他們人生的問題。(一樣,xx)

你要很有親和力、總是為他人著想、幫助他人,這樣所有的人就會愛你,認同你,視你為好友。(真的是這樣嗎?)

你不可以暴露你的弱點、缺陷、不完美,這樣你會被排斥與遺忘,你終將孤獨一生。(這太難了吧?)

 

以上的定義是,我的人生是為了他人的認同而活?

 

<對於微小讚美的視而不見>

 

夥伴看到我寫的字說,你寫字好漂亮歐,我說,沒有啦,還好啦,內在有一分覺得我哪有寫得好,只是比較清秀一點而已,然後,轉身就忘了。

夥伴又說,哇,你的工作好特別歐,我又說,恩,沒有啦,就是身心靈的工作嘛,很一般的。

對吼,你說得真好,我說,恩,還好啦(內在OS,我經過近兩年教課的洗禮耶)。

別人微細的讚美總無法留在體內太久,甚至是排斥的,轉身就忘了,繼續聚焦在別人不接受自己的部分,這不是自討苦吃,那是甚麼?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薩滿茱莉的世界  的頭像
    薩滿茱莉的世界

    薩滿茱莉的世界

    薩滿茱莉的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